【暗送秋波典故】“暗送秋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之间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通过眼神、动作等方式传递爱慕或暗示的情感。这个成语不仅富有诗意,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典故。
一、成语释义
成语: 暗送秋波
拼音: àn sòng qiū bō
解释: 原指女子以眼神传递情意,后泛指男女之间含蓄的爱慕之情,也可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
二、出处与典故
“暗送秋波”最早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满庭芳·山抹微云》,其中有一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虽未直接出现“暗送秋波”,但该词中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为后来的“暗送秋波”提供了文化基础。
而“暗送秋波”作为成语正式出现,最早见于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书中描写男女之间的隐晦情愫时,常用此语。
三、成语演变与用法
| 时间 | 出处/作品 | 内容简述 | 使用方式 |
| 宋代 | 秦观《满庭芳》 | 描写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 为“暗送秋波”提供文学基础 |
| 明代 | 冯梦龙《警世通言》 | 描述男女之间的情愫 | 成语正式出现并广泛使用 |
| 现代 | 白话文学、影视作品 | 表达含蓄的爱意或暧昧关系 | 多用于描述浪漫或暧昧场景 |
四、延伸理解
“暗送秋波”不仅是爱情中的情感表达,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如:
- 职场中:同事之间若有好感,也可能“暗送秋波”。
- 艺术创作:在绘画、诗歌中,也常通过眼神、动作等暗示情感。
- 日常生活中:朋友间的小玩笑或默契,有时也会用“暗送秋波”来形容。
五、总结
“暗送秋波”源自古代文人对情感细腻的描写,经过历代文学作品的润色与传播,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表达含蓄情感的经典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情感的尊重与克制,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含蓄美”的审美情趣。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暗送秋波 |
| 拼音 | àn sòng qiū bō |
| 出处 | 宋代秦观、明代冯梦龙作品 |
| 含义 | 含蓄表达爱慕或情感 |
| 用法 | 用于描述浪漫、暧昧或微妙的人际关系 |
| 文化意义 | 体现中国古代对情感的细腻描写与审美追求 |
通过了解“暗送秋波”的典故与演变,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