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快讯 > 宝藏问答 >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2025-10-07 05:10:32

问题描述: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这个怎么处理啊?求快回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0-07 05:10:32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在古代汉语中,许多成语和格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处世智慧。“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出自《论语·子路》篇,原文为:“子曰:‘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话,叫做“躁”;在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做“隐”。它强调了说话的时机与分寸,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言语行为的重视。

一、核心含义总结

项目 内容
出处 《论语·子路》
原文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
含义 在不适当的时候说话是“躁”,在应该说话时保持沉默是“隐”。
核心思想 强调言语的时机与分寸,体现儒家对言行一致、谨慎处世的重视。
应用场景 处事待人、政治外交、人际沟通等场合中,需审时度势,避免轻率或过度保守。

二、深入理解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并不是指隐瞒真相,而是指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沉默,是一种克制与智慧的表现。例如,在面对敏感话题时,若对方尚未触及,强行开口可能显得冒失;而在对方已经提及关键点时,却选择回避,可能会让人误解为不愿合作或有所隐瞒。

在现代社会中,这一原则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无论是职场沟通、家庭关系还是公共事务,掌握“言与不言”的尺度,有助于减少误会、提升信任、维护和谐。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表现方式 是否符合“隐”的标准
职场中领导问及某项工作进展 回答“正在处理中” 是(适时表达进展)
面对朋友的私人问题 保持沉默或转移话题 是(尊重隐私)
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人 直接指出错误 否(可能引发冲突)
对方情绪低落时追问原因 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否(过于直接)
政治谈判中涉及敏感议题 暂时不回应 是(避免激化矛盾)

四、总结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仅是古人对语言艺术的深刻洞察,也是现代人在复杂社会中应对各种情境的重要指导原则。它提醒我们:说话并非越多越好,有时适度的沉默反而更具智慧。学会在恰当的时机表达,在必要的时候保持沉默,是一种成熟与修养的体现。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