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原文翻译】一、文章总结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篇重要文章,主要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仁政”思想。文章围绕“如何治理国家”这一主题展开,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孟子通过具体的例子,如“五十步笑百步”,说明治国应以百姓利益为本,注重民生,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本文语言简练,逻辑严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对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我对于国家的治理,已经尽心尽力了。 |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如果河内发生饥荒,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把粮食运到河内。 | 
| 河东凶亦然。 | 河东如果发生饥荒,也这样做。 | 
|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 看看邻国的政策,没有哪一个比我更用心的。 | 
|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 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减少,我的百姓也没有增加,这是为什么呢? | 
|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 | 
|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 现在的颛臾,坚固而且靠近费地,现在不夺取,以后一定会成为子孙的祸患。 | 
|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我担心季孙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宫墙之内啊。 |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尊敬自己的老人,推及到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及到别人的孩子。 | 
| 天下可运于掌。 | 天下可以在手中掌控。 | 
|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 因此,贤明的君主规定百姓的产业,一定要让他们向上可以侍奉父母,向下可以养活妻儿,丰年能吃饱,荒年能免于死亡。 | 
|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 实行仁政于百姓,减轻刑罚,降低赋税,深耕细作。 | 
| 然后可以实行王道,而莫之能御也。 | 这样之后就可以施行王道,没有人能够阻挡。 | 
三、结语
《寡人之于国也》不仅是孟子政治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古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它强调以民为本、施行仁政的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治国之道,也能从中汲取智慧,用于现代社会治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