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释卷的成语含义是什么】“手不释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勤奋好学,喜欢读书,即使在忙碌或休息时也舍不得放下书本。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反映出一种专注和坚持的精神。
一、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手不释卷 |
拼音 | shǒu bù shì juàn |
出处 |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孤谓之曰:‘卿今从军,当勤学,勿以事多而废学。’蒙曰:‘愿将军明察,臣虽不才,但愿尽力,手不释卷,以求自进。’” |
释义 | 手中一直拿着书本,形容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地读书。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学习认真、刻苦,不轻易放下书本。 |
近义词 | 勤学不辍、孜孜不倦、手不释书 |
反义词 | 学而不思、懒惰成性、不学无术 |
二、成语的延伸理解
“手不释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描述读书行为的成语,它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古人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强调勤奋是通往知识殿堂的唯一道路。在现代社会,尽管信息获取方式更加多样,但“手不释卷”的精神依然值得提倡。
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保持持续学习的习惯,才能不断进步。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书本阅读上,也可以扩展到各种技能的学习与提升。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学习场合:如“他每天晚上都手不释卷,直到深夜。”
- 工作场合:如“这位老员工虽然经验丰富,但仍手不释卷,不断学习新知识。”
- 家庭生活:如“孩子从小就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成绩一直很好。”
四、结语
“手不释卷”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鼓励人们在忙碌中不忘学习,在平凡中追求卓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种精神始终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宝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