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浔阳楼题反诗原文】《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北宋时期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泊、反抗官府压迫的故事。其中,“宋江浔阳楼题反诗”是小说中一个极具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情节,展现了宋江内心的矛盾与对现实的不满。
一、故事背景总结
宋江原为郓城县押司,因仗义疏财、为人豪爽而深受百姓爱戴。然而,他因误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在江州期间,宋江心情郁闷,于是在浔阳楼上饮酒时,写下了一首表达自己心中不平之气的诗作,后被高俅等人察觉,成为其陷害宋江的借口,最终导致宋江被判处死刑,后被梁山好汉救出,走上造反之路。
二、原文内容
《浔阳楼题反诗》原文如下:
>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 恰如猛虎卧山丘,潜伏爪牙忍受。
> 一旦搏风雷,飞腾在宇宙。
> 看破人间万事,心如铁石,志在忠义。
> 不愿封侯拜将,只求安邦定国。
> 可怜身世飘零,空怀壮志难酬。
> 若问此心何所寄?只向江湖深处游。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自述才华与抱负,实则暗含对朝廷腐败的不满与对自身遭遇的愤懑,因此被当作“反诗”处理。
三、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故事出处 |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 |
作者 | 施耐庵(明代) |
题诗地点 | 江州浔阳楼 |
诗文风格 | 借景抒情,含蓄讽刺 |
诗歌主题 | 抱负难展、心怀不平 |
后果影响 | 成为宋江被陷害的导火索 |
象征意义 | 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士人阶层的无奈与抗争 |
四、结语
“宋江浔阳楼题反诗”不仅是《水浒传》中一个重要的情节转折点,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士人的处境。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宋江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理想,同时也为后续他加入梁山泊、反抗官府埋下伏笔。这一段描写,既增强了人物形象的立体感,也提升了整部作品的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