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下之盟是什么意思】“城下之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原指在敌军兵临城下、形势危急时被迫签订的屈辱性条约。后多用来比喻在劣势或压力下不得不接受的不公平协议或条件。
一、
“城下之盟”字面意思是“在城下签订的盟约”,但其背后蕴含的是弱势一方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做出的妥协。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甚至是个人之间因处于被动地位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条件的情况。
该成语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强调的是“被迫”和“屈辱”。在历史中,很多国家因为战败或被围困,不得不与敌方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些都被称为“城下之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城下之盟 |
出处 | 《左传》 |
字面意思 | 在城下签订的盟约 |
引申含义 | 被迫接受的屈辱性协议或条件 |
使用场景 | 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协议 |
情感色彩 | 贬义(带有屈辱、无奈之意) |
近义词 | 不平等条约、被迫妥协、屈辱协定 |
反义词 | 平等协商、自愿签约、公平协议 |
典型例子 | 历史上许多战败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城下之盟”可用于描述某种在压力下做出的非自愿决定。但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或过度夸张。它更适合用于正式或书面语中,表达一种无奈和被动的状态。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城下之盟”的含义及其在现代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