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俱全出处于哪里】“一应俱全”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常用于形容某物或某场所的物品、功能等非常齐全,没有遗漏。很多人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能会好奇它的出处和具体含义。以下是对“一应俱全”出处的总结与分析。
一、成语“一应俱全”的出处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一应俱全 |
出处 | 源自清代小说《红楼梦》 |
原文 | “这屋里头,一应俱全,连个扫地的也没有。” |
作者 | 曹雪芹(清代) |
含义 | 表示所有需要的东西都齐全,没有缺少 |
二、成语释义与用法
“一应俱全”字面意思是“一切应该有的都有”,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系统或物品的配置非常全面,能满足各种需求。它常用于描述:
- 商场、超市的商品种类丰富;
- 办公室、家庭的设备齐全;
- 服务项目、功能设置完善。
例如:“这家酒店设施一应俱全,非常适合商务出行。”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事项
虽然“一应俱全”使用广泛,但也有几点需要注意:
误区 | 说明 |
与“应有尽有”混淆 | “应有尽有”强调“全部拥有”,而“一应俱全”更侧重“具备所有必要的部分”。 |
不宜用于抽象概念 | 如“思想一应俱全”这种说法不太合适,因为思想无法“齐全”。 |
避免过度使用 | 在正式写作中,频繁使用会显得语言单调。 |
四、总结
“一应俱全”出自清代文学巨著《红楼梦》,原意是形容房间内物品齐全。如今,它已成为表达“全面、完备”的常用成语,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书面表达中。理解其出处和正确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的出处,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