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歌燕市的意思及全诗出处】一、
“慷慨歌燕市”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之一。这句话意为在燕地(今北京一带)高声吟咏,表达豪迈激昂的情感,常用来形容人志向远大、气概不凡。该诗句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个人抱负的抒发。
全诗为:
> 浩荡离愁白日斜,
> 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
但“慷慨歌燕市”并非出自此诗,而是另有出处。实际上,“慷慨歌燕市”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是描写荆轲在燕国时的豪情壮志,后被历代文人引用,象征英雄气概和悲壮情怀。
以下是关于“慷慨歌燕市”的详细解析: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语含义 | “慷慨歌燕市”意为在燕地(今北京一带)高声歌唱,表达豪迈、激昂的情绪。 |
出处 | 最早见于《史记·刺客列传》,描述荆轲在燕国时的豪情壮志。 |
相关人物 | 荆轲,战国时期著名刺客,曾刺秦王未果,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故事。 |
常见引用 | 历代文人常以此句形容英雄气概或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感。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志士仁人的豪情与牺牲精神。 |
相关诗句 | 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
关联诗歌 | 龚自珍《己亥杂诗》虽未直接使用“慷慨歌燕市”,但其风格与精神相通。 |
三、结语
“慷慨歌燕市”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承载着古代士人的理想与担当,也激励着后人在面对困境时保持勇气与信念。无论是历史中的荆轲,还是近代的文人志士,都通过这句诗传递出对家国的深情与对理想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