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三更什么意思】“半夜三更”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深夜时分。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频繁出现。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含义以及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实际应用。
一、
“半夜三更”字面意思是“半夜的第三个更次”,是中国古代时间划分中的一种说法。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其中“三更”即为深夜11点到凌晨1点之间。因此,“半夜三更”通常用来形容深夜时分,也引申为深夜无人之时,多用于强调事情发生的时间非常晚。
该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常用于描述夜晚发生的事件或行为,如“半夜三更还在工作”、“半夜三更有人敲门”等。此外,它也常出现在诗词、小说中,增添一种神秘或紧张的氛围。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半夜三更 |
字面意思 | 指夜晚的第三更(古代计时单位) |
时间范围 | 古代:晚上11点至凌晨1点;现代:泛指深夜 |
来源 | 中国古代夜间计时制度(五更制) |
用法 | 描述深夜发生的事情,也可引申为秘密、隐秘的行为 |
文化意义 | 常用于文学、影视中,营造神秘、紧张或孤寂的氛围 |
现代用法 | 如“半夜三更还在加班”、“半夜三更突然响起的电话”等 |
相关表达 | 夜半、深夜、子时、夜深人静 |
三、结语
“半夜三更”作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中国的计时方式,也体现了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传承。在日常交流中,它既能准确描述时间,又能赋予语言一定的文学色彩。掌握它的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中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