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句诗出自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这句诗表达了对忠烈之士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
一、诗句来源与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一句名言。全诗为:
>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则出自同一组诗中的另一首,具体为: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不过,关于“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出处,有学者认为它并非直接出自龚自珍的原诗,而是后人根据其风格整理或引用的句子,用来表达对忠义之士的敬仰。
二、诗句含义解析
- 青山处处埋忠骨:意思是无论何处,只要一个人为国尽忠,死后便可安葬于青山之中,不必追求豪华的葬礼。
- 何须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是古代将士战死沙场后,用马皮包裹尸体运回故乡的典故。这句话的意思是,忠义之士即使战死,也不必一定要用马皮裹尸回家,因为他们的精神将永存。
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忠烈之士的崇敬,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才的渴望。
三、作者介绍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龚自珍 |
生卒年 | 1792—1841 |
籍贯 | 浙江仁和(今杭州) |
身份 | 清代文学家、思想家、诗人 |
代表作品 | 《己亥杂诗》、《病梅馆记》等 |
文学风格 | 激昂慷慨,关注社会现实,主张改革 |
四、诗句的现代意义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仅是一句古诗,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忠诚和奉献不需要外在的形式,只要心中有信念,就能被铭记于历史之中。
在现代社会,这句话也被广泛用于纪念英雄、缅怀先烈,强调精神传承的重要性。
五、总结
问题 | 答案 |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谁写的? | 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
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
诗句的含义是什么? | 忠义之士即使战死,也不必用马皮裹尸归乡,因为他们精神永存 |
作者龚自珍的背景如何? | 清代文学家、思想家,主张改革,关注社会现实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仅是文学上的经典名句,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