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前景理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描述人们在面对风险决策时行为模式的理论。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不同,前景理论强调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并且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心理框架的影响。
一、
前景理论主要解释了人们在不确定情境下如何做出决策。它指出,人们对损失的反应比对同等收益的反应更强烈,即“损失厌恶”。此外,人们倾向于将结果分为“得”与“失”,并根据这些分类来评估选项的价值。
该理论还引入了“参考点”的概念,即人们在做决策时会以某个特定的起点作为比较基准,而非绝对价值。例如,在投资中,人们可能以买入价为参考点,判断是否盈利或亏损。
前景理论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的决策是受情绪、认知偏差和心理因素影响的非理性过程。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提出者 |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
提出时间 | 1979年 |
核心观点 | 人们在决策时对损失的敏感度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决策受心理框架影响;存在“参考点” |
关键概念 | 损失厌恶、参考点、心理账户、风险偏好变化 |
与传统理论区别 | 传统理论假设人是理性的,而前景理论强调人的非理性与情感影响 |
应用领域 | 经济学、金融、行为心理学、政策制定等 |
实际例子 | 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不愿卖出,因害怕确认损失;消费者对价格变动更敏感 |
三、结语
前景理论揭示了人类在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时的真实决策机制,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视角。它不仅丰富了经济学理论,也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了解前景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