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第一句】《伤寒杂病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誉为中医经典之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该书原名《伤寒杂病论》,共十卷,内容涵盖外感病(如伤寒)与内科杂病的辨证施治方法。在古代,由于战乱等原因,原书散佚,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才得以流传。
一、原文出处
《伤寒杂病论》的第一句为:
>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
这句话出自《伤寒杂病论·序》部分,是张仲景在阐述伤寒病因时所言,强调了外感风寒是导致伤寒的重要原因。
二、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这句话揭示了伤寒发病的主要诱因——风寒。张仲景认为,人体受风寒侵袭后,正气受损,邪气内侵,从而引发疾病。这一观点奠定了中医“外感病”的理论基础,也体现了中医“天人相应”的思想。
此外,这句话也反映了张仲景对疾病成因的高度重视,他主张从病因入手进行辨证论治,而不是单纯地针对症状治疗。
三、表格对比分析
项目 | 内容 |
书名 | 《伤寒杂病论》 |
作者 | 张仲景(东汉) |
原文第一句 |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 |
出处 | 《伤寒杂病论·序》 |
含义 | 说明伤寒多由风寒引起,强调病因的重要性 |
中医思想 | 外感病理论、天人相应、辨证施治 |
历史地位 | 中医经典,影响深远 |
现存版本 | 晋代王叔和整理,后世分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
四、结语
“凡伤寒之病,多从风寒得之”不仅是《伤寒杂病论》的开篇之句,更是张仲景医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指导,也为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一句话,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的病因观与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