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而不发什么意思】“引而不发”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先进》:“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后世引申为“引而不发”,意指拉弓但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做好准备,等待时机,不轻易行动。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关键时刻保持克制、沉着应对,不急于求成,而是蓄势待发。在军事、政治、商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强调策略性与耐心。
一、
“引而不发”原意是拉弓但不放箭,比喻做事前先做好准备,不轻举妄动。它强调的是冷静、理智和策略性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盲目出击或仓促行动。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思想,常用于描述领导者、决策者在关键时刻的沉稳态度。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引而不发 |
出处 | 《论语·先进》 |
原意 | 拉弓但不放箭 |
现代含义 | 做好准备,等待时机,不轻易行动 |
使用场景 | 军事、政治、商业、个人决策等 |
同义词 | 伺机而动、蓄势待发、韬光养晦 |
反义词 | 轻举妄动、急躁冒进、鲁莽行事 |
文化内涵 | 体现“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传统智慧 |
典型例子 | 领导者在关键时刻不急于决策,而是观察形势再作决定 |
通过了解“引而不发”的含义及其文化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