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薄西山含义】“日薄西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接近衰亡或人到晚年。这个成语来源于自然现象,比喻太阳快要落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力量的衰退以及生命的临近终点。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日薄西山 |
拼音 | rì bó xī shān |
出处 | 《汉书·扬雄传》:“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
含义 | 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到晚年,精力不济,前景暗淡。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国家、事业、个人等处于末期或衰退阶段。 |
近义词 | 岌岌可危、暮气沉沉、江河日下 |
反义词 | 如日中天、蒸蒸日上、朝气蓬勃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描述国家或组织衰落 | “这个企业已经日薄西山,难以再有大的发展。” |
形容人年老体弱 | “他虽已年过花甲,但精神尚可,尚未到日薄西山的地步。” |
表达对未来的担忧 |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若不及时调整方向,公司恐将日薄西山。” |
三、文化背景与引申意义
“日薄西山”不仅是一个形象的自然描写,也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思考。古人常用自然现象来比喻人生境遇,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成语常被用来渲染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增强情感表达的深度。
四、总结
“日薄西山”是一个富有画面感和哲理性的成语,适用于多种语境,既可用于描述客观形势,也可用于表达主观感受。理解其内涵,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传达情绪与观点,避免误用或滥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扩展阅读,可参考《汉语成语词典》或相关文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