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的意思是什么】“皓首”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文学或书面语中,用来形容人年老、头发变白的样子。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描述,也常常带有对人生经历、岁月沉淀的感慨。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皓首 |
拼音 | hào shǒu |
含义 | 形容人年老,头发变白 |
来源 | 古代诗词、文言文中常见 |
常见用法 | 多用于描写老人,表达对时间流逝、人生沧桑的感叹 |
二、词语来源与用法
“皓首”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诗经》、《楚辞》等,多用于描绘年迈者的形象。例如:
- “皓首而归,未有成也。”——出自《左传》,意为年老归来,却一事无成。
- “皓首穷经,不悔其志。”——形容人一生致力于学问,至老不改初衷。
在现代汉语中,“皓首”虽不如“白发”常用,但在文学作品、诗歌、散文中仍保留着其独特的韵味和情感色彩。
三、与其他词的区别
词语 | 含义 | 与“皓首”的区别 |
白发 | 头发变白 | 更偏向生理现象,不带情感色彩 |
老年 | 年龄大 | 是一个宽泛的时间概念 |
皓首 | 头发变白,常用于文学描写 | 更具文化意味,常含感慨之情 |
四、总结
“皓首”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词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年老时头发变白的状态。它不仅是对外貌的描述,更承载了对人生、岁月的深刻思考。在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表达对过往的回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无论是阅读古籍,还是欣赏现代文学作品,“皓首”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